很多用戶上外賣平臺“買一切”的習慣正在形成,高品質、全時段、全品類成為外賣市場新趨勢。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,巨頭們肯踩下剎車嗎?
文|任穎文
編輯|周春林
頭圖攝影|高婧婧
外賣騎手正在成為高危職業。
9月8日,一篇題為《外賣騎手,困在系統里》的文章引發朋友圈刷屏,相關詞條也迅速沖上熱搜。文章稱,在外賣平臺系統算法與數據的驅動下,“準時送單”成為外賣騎手們的至高法則。為了準時送單,他們常常不得不違反交規,與時間賽跑,淪為“跑單機器”。
文章提供了大量觸目驚心的交通事故案例和數據,例如:2017年上半年的上海,平均每2.5天就有1名外賣騎手傷亡;2018年成都交警7個月間查處騎手違法近萬次,平均每天就有1個騎手因違法傷亡;2018年9月,廣州交警查處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近2000宗,美團占一半,餓了么排第二……
外賣騎手的生存環境激起了大眾的廣泛同情。外賣行業兩巨頭美團和餓了么,也因此遭受質疑。
餓了么“甩鍋”消費者,美團稱給騎手留8分鐘
輿論發酵后,9月9日凌晨,餓了么官方微博發布一則公告《你愿意多給我5分鐘嗎?》,宣布將盡快推出一項新功能——“我愿意多等5分鐘/10分鐘”按鈕,如果在點外賣時不是很著急,在結算付款時按下此按鈕,多給藍騎士們一些時間。“系統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將心比心。”
從網友評論來看,有些贊同這項舉措,認為騎手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,送餐時間可以適當延長。
不過更多人質疑,此舉將外賣平臺的問題轉嫁給了消費者,把騎手和消費者推到彼此的對立面。一些評論者認為,此舉“純屬對顧客的道德綁架”;也有人認為,“平臺不愿意多給自己的員工增加時間,卻要消費者埋單,是消費者做錯了什么嗎?”更有人建議,“與其要求客戶多等,不如平臺優化系統,設定送達時間的時候不要那么極限,派單更加合理”。
另外,餓了么聲稱將對歷史信用好、服務好的騎手提供鼓勵機制,其個別訂單超時將不用擔責。有評論稱,乍一聽這是更具人情味的舉措,但其內在邏輯并沒有變。“歷史信用好、服務好”,不還是要求外賣員提高準時送單率嗎?